國語週刊兒童讀物
【話題肥皂箱】引起國際關注的「探空氣球」
原文刊登/國中校園特刊 May 2023 6版 會考衝刺特輯
       今年初,一顆疑似來自中國的「探空氣球」飛入美國領空被擊落,引發兩國緊張和國際關注。其實「探空氣球」用於天氣預報與研究,利用探空儀器蒐集溫度、濕度、壓力等天氣數據,跟軍事用的「間諜氣球」可說是大不相同呢!本月國中特刊主題,帶大家認識「探空氣球」的原理與由來,也呼應到國中科目地科-大氣層的學習,一起探索「探空氣球」的奧妙吧!
「探空氣球」是什麼?
       氣象探空氣球(Weather ballon)是一種攜帶儀器上升,飛到高海拔的地區,並傳回大氣參數的氣球,通常會測量氣壓、溫度、濕度以及風向風速;由於他的飛行高度比無人機或飛機更高,能夠向上向下獲得良好的觀測視野,且花費成本比衛星低廉,是個很好的觀測利器。
       第一個使用探空氣球進行觀測的是法國天氣學家Léon Teisserenc de Bort,他於1896年施放第一顆探空氣球後,陸續釋放了總共數百顆探空氣球,這些實驗讓他發現了對流層和平流層。
       目前,全球約有800個氣象站,每天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0點和12點,同步施放氣象探空氣球進行觀測,對應台灣時間是早上、晚上8點,各地蒐集數據後,也會即時傳給世界氣象組織。
       台灣中央氣象局使用的探空氣球,每顆購入價約1000元但搭配GPS追蹤器、溫濕度計、氣壓計、發報器等設備,每施放一次,成本就要新台幣1萬元左右,目前只有台北及花蓮每天都會定期施放一顆,而彭佳嶼也會不定期施放。
廢棄氣球的去處
       探空氣球多半由具有高度彈性的乳膠或氯丁橡膠製成,內部灌滿氦氣或氫氣,但由於氫氣具有可燃性,已較少使用;氣球的上升速率可以藉由內部氣體量來控制,通常能夠上升到海拔30至40公里左右的高度。
       在高度逐漸增加的過程中,氣球會因為外部氣壓逐漸縮小而變大,直到氣球表皮張力不足以支撐內部氣體造成的壓力而爆炸,也就無法再使用。
       一般探空氣球上都會附有回郵信封和聯絡方式,如果有人撿到,可以寄回或通知氣象站;但是大部分的氣球可能落在海洋、森林中,多半無法回收,有時候探空氣球可以飛很遠很久,就能不斷傳回數據,但也有可能在施放當下,遇到高低層氣流正好相反,氣球一飛上去就直接墜落。
氣球的爭議
       除了一般氣象觀測外,探空氣球也會被用來進行航空天氣分析、空氣汙染監測、高空攝影或是進行研究,但氣球可能與飛機或其他航空器發生碰撞,以及被誤認間諜用途,引發政治敏感或衝突。
       今年2月,美國在南卡羅來納州海岸擊落一顆疑似來自中國的監視器球(surveillance ballon),使兩國之間緊張的政治局勢升溫。瑞士科學家羅德表示,每天都會有研究用、商用等不同用途的氣球在空中飛行,更該確保這些物體可被識別而不被擊落,以免造成研究成果或經濟財產的損失。
本文原文刊登《國中校園特刊 MAY 2023》,本刊物是專為5-9年級設計的素養刊物,想輕鬆掌握整年時事素養話題,歡迎訂購:歡迎訂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