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【教育心理話】共讀3步驟:一起讀懂內容說出想法

- 張詠絜語言治療師/思比語言治療所
-
他說看完了,但問他在講什麼,卻什麼都說不出來。」
-
「整篇文章都畫了螢光筆,好像每句都很重要……」
-
不少爸爸媽媽發現,孩子的閱讀理解總是差那麼一點點。明明花時間看完文章,卻抓不到核心重點,也缺乏在理解後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。。其實,閱讀不只是「看懂字」,更重要的是「抓到意思」──這正是「閱讀理解」的核心。
-
身為語言治療師,我們陪伴許多孩子練習閱讀技巧,發現閱讀理解的問題,其實和「不會抓重點」大有關聯。而「抓重點」不是天生就會,而是可以透過方法與練習,慢慢建立起來的能力。
-
今天,我們就來和家長分享三個實用的小步驟,在家也能輕鬆陪孩子練習,提升閱讀理解力!

- 第一步:會提問,才懂得找答案
-
很多孩子閱讀時,只是一句一句照著讀,卻沒有思考內容。這樣讀完,很快就忘了剛剛看了什麼。因此,我們鼓勵孩子養成一個習慣──看完標題或概覽後,先提問,再深入閱讀。
-
舉例來說:
-
看故事時,可以問:「主角是誰?發生什麼事?最後怎麼了?」
-
看說明文時,可以問:「這篇文章想介紹什麼?有分幾個部分?」
-
這樣帶著問題去閱讀,就像幫大腦打開一盞「搜尋燈」,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,也更容易記得內容。
-
◆ 小活動建議:
-
閱讀時,請孩子唸完書名後先提兩個問題,再邊讀邊找答案。
- 第二步:會分段,就能看清重點
-
有些孩子讀完文章或故事,卻說不出重點。陪孩子練習時,可以引導他每讀完一小段,就用一句話說出「他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」。
-
我們在教學時常會引導孩子,讀完一篇文章後,先依文意切割文章,然後用自己的話幫每一段取個標題。例如講《三隻小豬》的故事,孩子可以這樣分段:
-
1.三隻小豬各自蓋房子
-
2.大野狼找豬大哥
-
3.大野狼找豬二哥
-
4.大野狼找豬小弟
-
5.大野狼失敗逃跑
-
這樣的練習,幫助孩子更清楚每段重點,也訓練統整能力,以整體大架構的角度理解文章
-
◆ 小活動建議:
-
一起畫「六格漫畫」,每格畫出一段內容,以視覺畫面幫助理解。
-
在思比語言治療所,我們常帶孩子畫心智圖、流程圖或表格,透過圖像把閱讀內容整理出來,也更容易記得與理解。
- 第三步:能內化,理解才算真正進腦袋
-
有些孩子看完書就結束,但其實「學習是有出才有入」,能否「輸出」內容,才是真正有沒有理解的關鍵。
-
孩子如果能夠用自己的話,說出剛剛看過的內容,就代表他有「內化」資訊,能夠融會貫通。而這樣的練習,也能幫助他在學習上整理訊息更輕鬆,更容易記住新的知識。
-
◆ 小活動建議:
-
1.閱讀後請孩子用三句話說出內容:誰?做了什麼?結果是?
-
2.過兩天後請孩子再回想一次,用圖畫或口語說出故事重點。
-
在思比語言治療所,我們會安排「延後回顧」的練習,例如一週後再請孩子回想上次讀的內容,這樣不但加深記憶,也能強化理解結構。
- 從小家中日常30分鐘,輕鬆練理解
-
這些能力如果能從小就開始建立,在家裡隨時把握機會練習,對孩子之後閱讀理解的架構掌握會非常有幫助。舉幾個簡單的方法讓家長參考:
-
• 看完卡通,跟孩子一起回溯討論故事的開頭、轉折、結果
-
• 共讀繪本後,讓孩子練習問問題,並自己找答案。
-
• 畫一張「今天學校發生的事」漫畫,最好用六格順序圖卡的方式,可以順便練到分段拆解與時序性。
-
只要每天花30分鐘,長期累積下來,就是孩子日後的學習力!

- 給爸媽的一句話
-
我們常說:「閱讀不是把書看完,而是能說重點、講細節、記得住。」
-
孩子不會抓重點,不是他不夠聰明,而是還沒學會方法。只要我們願意花點時間陪他練習,只要家長願意陪他多一點練習,從提問開始、再到整理內容,最後表達看法,閱讀理解力就會一點一滴養成。
-
在思比語言治療所,我們每天都見證孩子從「搞不清楚故事」到「自己整理出重點」的進步。這段過程需要耐心,但非常值得。
-
讓我們一起,陪孩子走在更清楚、更有效率的學習路上!
-
- 學經歷:
-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
- 現任思比語言治療所 所長兼治療師
- 慈濟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師
- 國立台灣大學復健部實習語言治療師
- 美國南加大Keck Hospital見實習語言治療師
-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中心語言治療師
- 新北市小胖威利工作坊合作語言治療
- 專業領域/資格認證:
- 閱讀理解、抓重點、邏輯整合等學習核心能力
- 口語表達與溝通
- 吞嚥訓練
- 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證照
- 中華民國護理師證照
- 經營平台:
- Facebook粉絲專頁:思比語言治療所
- Instagram:思比語言治療所
- Youtube:思比語言治療所
- 展開介紹
-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