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【教育心理話】解讀英語素養(上):提升閱讀思考力
-
學校日一早校門口有人發傳單,一看,又是恐慌式的文宣,這對非教育專業的家長很有效。想起民國102-103年參與北北基特招試題研發和擔任特招解題教師,考前學生拿模擬試題來問我和數學科同事,我們苦笑了……都是高中、大學、甚至研究所的題目,國中生有幾個會做?而今坊間出現的「素養題」又重蹈當年宣傳手法。會考素養題,真如很多人說的,題目「又臭、又長、又難」嗎?我分成三次談會考英語閱讀測驗,希望各位家長和同學可以安心,並有策略的準備英語科會考:一、英語科素養題和閱讀思考力二、英語科閱讀測驗目標三、閱讀素養,平日培養
- 一、英語科素養題和閱讀思考力
- 素養導向試題早在基測時代就出現,行之多年,並不是新產物。要了解「素養題」之前,須先了解108課綱總綱「核心素養」的定義:
- 「核心素養」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,所應具備的知識、能力與態度。「核心素養」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,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,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。
- 短短94個字道盡世界百年來課程發展的演進和未來趨勢,所以,「素養」不是新觀念,而是要我們關注教育的核心:學習與生活結合、全人發展。應對到考試,就是把所學「從生活而來,也應用到生活去(Learn from / for life.)」。
- 英語核心素養是什麼?
- 依據總綱的核心素養,每個學習領域展開各自的核心素養。英語科綱要清楚條列六大點:
- 一、以學生為中心,重視適性學習的原則與學習者的情意因素。
- 二、重視語言溝通互動的功能性,凸顯其獲取新知的工具性角色。
- 三、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英語文的能力與習慣。
- 四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、處理與運用訊息的能力。
- 五、透過語言學習探索不同國家的文化,進行跨文化反思,提升社會參與並培養國際觀。
- 六、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,並激發其創造力。
- 綜合這六點,和會考閱讀測驗最直接相關的核心能力就是:
- .邏輯思考力
- .處理與運用訊息的能力
- .國際文化理解與反思能力
- 所以,考題是不是「素養題」已不是重點,重點在平日就要培養閱讀思考力!
- 既然學習要與生活結合,不論哪一科,考題就能包羅萬象。我們平時用中文可以聊天聊地,英語科,當然也一樣!從民國90年第一次基測到去年113年會考三十多個題本,將近三百個閱讀題組,主題涵括國內外的生活、科技、宗教、政治、愛情……等。為了擴充學生的視野和知識域(跨領域),我帶學生大量閱讀中英文課外讀物。當孩子習慣多元閱讀,也就習慣會考題包羅萬象了。負責會考試務的心測中心多次調查研究發現:經常多元、大量課外閱讀的學生(不限中英文),英語科基測/會考的成績也比較好。建議社經文化弱勢家庭/地區的學生,最經濟實惠的學習策略就是由師長指導多元閱讀,對各科的學習都有正向幫助。
- 打穩基礎 加快閱讀速度
- 既然題目包羅萬象,大家很擔心文章可能出現很多生字,不禁懷疑教育部一再宣導:試題編寫以1200基本字彙為主,只要讀熟一個版本的課本,就可以應付考試。
-
不管學校用哪個版本的英語課本,都是根據課綱2000字(基本1200字彙和其他常用800字彙)編寫內容;但編製閱讀測驗給英語初階能力的中學生,有許多規範,又只能用1200基本字彙編寫包羅萬象的題材,極考驗命題委員的智慧和創意,中小學英語老師最能感同身受──學校段考命題,年級越低,越難出題,因此常見段考或參考書測驗卷的閱讀題附上許多生字的中文字意(如圖
俗稱「小字典」)。我見過最誇張的案例是七年級一篇文本101字,19個生字。這些不當試題就誤導學生、家長以為「素養題」有很多生字。我常對學生說,平日練習就算了,會考衝刺期若看到一篇閱讀題組小字典超過5個生字就跳過,別浪費時間做!
- 我用走路比喻:如果路上一堆大小石塊阻礙,走路一定不順暢也走不快。一堆生字就像大小石塊,拖慢閱讀速度,阻礙閱讀理解。會考英語科一篇文本長度以學生能承受的理解量,最多300字左右,和九年級英語課本一篇課文長度相當。文章和題目合計,最多約500字(有時文短題長)。即使精熟級試題,都盡量改寫到完全不用小字典。若不得已,則控制在3個以內。而歷屆基測會考的小字典,常是其他常用800字彙;超出2000字彙表,一定附小字典,或用來測驗「上下文猜字意」,是必考的閱讀能力之一。
- 如下圖:113年會考,一篇讀者投書對絕種動物復育研究的看法,文長298字,含題目共470字。本文小字典只有2個生字,另一個生字advocate用來考「上下文猜字意」(第36題),解題線索在該字後方的敘述。題目裡的小字典likely是其他常用字彙。所以,能把課本讀熟,單字一看就能認得,不假思索,就可「保你達B」,也就是有基礎級B以上的能力。
- 說到這裡,似乎「素養題」並沒那麼可怕。真的是這樣嗎?請回到前面提的英語科「核心能力」。究竟閱讀題組有哪些設計來測驗學生的思考力?我們下回解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