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語週刊兒童讀物
【教育心理話】踏出親子登山的第一步
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,金色的光斑灑在林道上,有如鋪上了一層絢爛的金紗地毯;今天山上沒有遇上什麼人,林間也沒有聽到任何的鳥鳴,耳裡的盡是腳下踩過松針的沙沙聲,還有我們一家人聊天的歡笑聲。
忽然傳來一聲:「哇──!」劃破原本靜謐的森林,像孩子驚恐的哭叫,叫人頭皮發麻。我們慌忙停下並四處張望,突然間唰的一聲,一隻犬般大小的土黃色飛影掠過我的眼角,鑽進左前方的灌木叢,接著,另外一隻金黃色、約如松鼠三倍體型的動物追在後面,牠輕巧、安靜、迅速,毫不拖泥帶水的躍過叢間。
「啊!是黃喉貂在追捕山羌。」待我看清了牠們,突然意識到發生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場活生生的森林殺戮;我不敢發出任何聲音,緊緊握住晨晨的手,靜靜的關注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。
山羌突然向我們靠近,從我們身邊掠過,此時黃喉貂停下腳步,短暫觀察後馬上繞過我們,朝目標所在的樹叢再次衝去。原來這是山羌應敵策略,想藉著黃喉貂對我們的忌憚,來逃過追捕,此時我們再次聽見山羌驚恐的尖叫聲,聲音逐漸遠去,只剩樹葉的微微顫動。
這一切發生是這麼的近、這麼的真實,雖然有些於心不忍,但我清楚的知道,我們不該因干預野生動物的獵捕行動,而影響到牠們的生存法則。而這一刻的畫面,成了晨晨心中那無聲的課本,一本無人教,卻讓他無法忘懷的大自然教科書。
你是不是也想像能和孩子有不一樣的親子冒險呢?假日或許不是只是購物中心或遊樂園,與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,將為你們帶來獨一無二的回憶喔!
如何踏出親子登山的第一步呢?
1. 從家山開始:臺灣有70%的土地都是山區,代表每個人的家附近一定有一座舒服好走的郊山,就從這裡開始吧!不需舟車勞頓,也不用凌晨出門,只要週末有個半天的空檔,就來這裡走走吧!
2. 找尋有趣的路線:想到爬山,我們腦中是不是就浮現無止境的階梯呢?我光是想,大腿就痠軟了起來,何況是孩子!來走走傳統的泥土山徑吧!如果有一些小小的攀爬地形就更好了,孩子將展現讓父母都難以置信的爆發力喔!提醒爸爸媽媽,不管是上攀或是下攀,我們一定要在孩子的下方為其確保,以防墜落的發生。
3. 孩子是遊戲領隊:「登頂」在孩子的心中常不具任何分量的,千萬不要逼他們為收集山頭而爬,重點是一起享受旅程。孩子的心中總有無數有趣的點子,不管他們發明的是什麼遊戲,請父母請放下矜持,跟著遊戲領隊一起歡笑玩耍吧!
4. 充分了解孩子的腳程:孩子的速度無法與成人相比,加上行程中難免休息及玩耍,花上更多的時間是自然的;所以在安排行程時,請多預留時間。請充分了解孩子的腳程,因為每個人都稍有不同,經驗分享的腳程如下:
3~5歲,時間為成人的1.5~2倍。
6~10歲,為1.2~1.5倍。
11歲以上,基本上與成人無異。
8種親子登山裝備與安全守則
在確定行程後,就可以出發囉!咦!是不是有哪些不能忽視的裝備?讓晨爸介紹給大家。
1. 頭燈:這是最重要的裝備之一,不管行程是難或易,頭燈絕對少不了,因為親子登山永遠有摸黑的可能。與手機照明和手電筒不同的是,頭燈除了有比手機更高的亮度外,也能騰出雙手牽孩子、抓繩過地形,更不會因為不小心而讓照明掉落而形成更大的風險。
2. 雨衣:10%的降雨機率也有降雨的可能,請為每個人各準備一套兩截式雨衣。著雨褲更容易跨越地形,不會因被跘倒而發生危險。雨衣有極佳防風的能力,能在關鍵時刻保護我們避免失溫。
3. 水壺或保溫瓶:充足的飲水十分的重要,尤其是炎炎夏日。在夏天的一日行程,成人應準備近3,000 CC的飲水量,孩子也需喝下2,000 CC的水。而在冬天時在山上喝下暖暖的水,將是最幸福的時刻了。在喝水的同時,也需適時補充電解質喔!
4. 行動糧及午餐:行動糧能適時補充體力,也可以當作午餐。
5. 孩子的心靈伴侶:請孩子帶著自己最愛的娃娃或玩具,這能成為他們在沮喪時的安慰。
6. 專屬零食:在出發前讓他們選擇一包糖果餅乾(登山請勿帶硬糖),可以疲勞時補充,或是成為到達終點時的獎勵。最後,讓孩子連同娃娃或玩具整理到一個小背包裡,並且自己背上山,為自己負責。
7. 醫藥包:根據行程,來準備合適的醫藥包。包含外傷、用服及個人用藥,以保障安全喔!
8. 垃圾袋:務必攜帶垃圾袋,不管果皮、衛生紙及包裝,都一定要帶下山,遵守無痕山林7大準則。
你們家準備好了嗎?這個週末,就邀請孩子一起爬山,我們山上見。
展開介紹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