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語週刊兒童讀物
【教育心理話】柏修斯的眼淚,英仙座流星雨!
「一閃一閃亮晶晶,滿天都是小星星。」偶爾,當我們走出戶外,抬頭仰望夜空的時候,總是能發現滿天的星星,特別是在一個光害較少、視野遼闊的地方。忽然間,一道光亮劃過天際,那便是流星。這種沒有特定日期、隨時隨地都會出現的流星,其主要的成因,是來自於太陽系形成之初,在地球軌道附近,所殘存的小灰塵。每當這些小灰塵撞入地球,和大氣層產生交互作用的時候,便是那閃亮亮流星產生的原因。
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特殊天象,就是即將在8月中發生的「英仙座流星雨。」它所發生的成因,則是和前面談到的流星,有些不一樣。許多人也許會好奇,天上掉落那麼多流星下來,宇宙裡的星星數量會不會減少呀?又或是我們熟悉的星座,會不會消失不見呢?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,現代的天文學是如何來看待這件事的。
英仙座流星雨基本介紹
根據國際流星組織資料顯示,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,活躍日期落在7月17日~8月24日。換句話說,在這段期間內,我們都有機會觀察到來自英仙座方向的流星雨。今年極大期預估在8月12日 21:00-24:00,ZHR值可達100,輻射點約在21:00從東邊升起。意思就是,如果我們想要看到最多數量的流星雨,可以選擇8月12日晚上21時到24時這段時間點來做觀察,稍微可惜的一點是,當天月相接近上弦月,約莫23:00才落下,這對於流星雨的觀測,會產生一些影響。至於ZHR和輻射點,我們後面再慢慢來跟大家做說明。
流星雨的產生多與彗星有關,造成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,是繞行太陽公轉周期為120年的斯威夫特·塔特爾彗星(109P/Swift- Tuttle)。當彗星繞行太陽進行公轉的同時,由於其結構鬆散,會一邊繞行太陽公轉,一邊在運行的軌道上留下碎屑,就好像小朋友邊走邊吃,掉落許多餅乾屑在地上一樣。當地球撞進這些碎屑的時候,大量物質撞入大氣層,與其產生交互作用後,流星雨便產生了。流星雨的命名,正是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位置來命名,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就位在英仙座頭部的地方。當流星雨發生時,流星就是以輻射點為中心,向四面八方發射出來。
什麼是輻射點? 這些彗星的碎屑幾乎是平行地撞入地球的大氣,又為什麼平行撞入大氣的碎屑,會在天空中形成輻射點呢?從生活經驗來說,當我們站在兩條平行線的後方,這兩條平行線會相交於無限遠處。所以平行撞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雨,看起來就像是從遠方的輻射點輻射出來一樣。
▲英仙座輻射點模擬示意圖
讓我們重新整理一下思緒,英仙座流星雨是和109P彗星遺留下來的碎屑有關,所以天上星星的數量不會因此而減少。同樣地,我們熟悉的英仙座也不會因為流星雨的落下而消失。
▲流星雨和彗星的關係
預估數量
天文學家會用「每小時天頂流星數」(Zenithal Hourly Rate, ZHR)來預估流星雨的數量,它是指沒有月亮、人為光害、天上的雲,以及四周遮蔽物的干擾下,輻射點在天頂的時候,每小時能夠看見的流星數。簡單的說,就是預估每小時能夠看見最多的流星數。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的ZHR是100,也就是最好的情況下,預估每小時能夠看見100顆流星。
如何觀測
想要觀測流星雨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。第一,觀測流星雨完全不需要天文望遠鏡。原因在於相比於肉眼,望遠鏡的觀測視野很小,對於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的流星,效用不大。第二,找到一個光害少、視野遼闊的地方。這是因為多數流星的亮度不高,稍有光害或是視野受到遮蔽的影響下,可以觀察到的流星數量會下降很快。第三,抬頭望向正天頂。雖然當日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21:00才從東方地平升起,但流星來自四面八方,唯有看著正天頂,再利用人眼寬廣的視野(超過100度),才有機會捕抓到最多的流星。
▲星空導覽解說
南瀛天文館於英仙座流星雨當日,將舉辦流星雨線上直播活動,有專業的老師帶領大家認識流星雨,有興趣的民眾,可以聽著東西方文化對天空的看法、神話傳說故事外,也可以以最輕鬆的方式,看著英仙座流星雨,許下自己的願望。
▲流星雨野台講座
展開介紹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