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語週刊兒童讀物
【教育心裡話】陪伴你的小一孩子順利上軌道
       新課綱上路,教育不斷往前,孩子將進入到小學學習階段,即將升上小學一年級,在這之前,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準備幫助他們順利上軌道呢?
       在國小任教已經將近二十年的我,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家長,以下將從生活自理能力、學習能力和自律能力三個方面,希望可以提供家長一些方向,也在升上小學一年級的關鍵時期,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迎接小學生活。
一、 生活自理能力:
       和幼兒園最大的不同是,一個老師往往要照顧二三十個孩子,更何況科任老師時,導師也沒辦法隨身在側。而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們最大的期盼,因此,生活自理能力最為重要。
       身體不舒服的時候,可否用言語向老師求救?遇到緊急事件的時候,可否快速反應?在學校或是上學路上、偶發事件等,遇到陌生人和威脅,是否都可以做出比較合適的判斷?天氣熱了冷了,喝水穿衣,小到上蹲式廁所等,都是在擔任小一的導師時,最注重的部分。
       也只有孩子可以有自理能力,才能照顧自己,讓我們不用擔心。而健康的生活習慣,充足睡眠、良好營養、適當運動、視力保健等,更是進入到學習能力的關鍵
二、 學習能力:
       進入小學之後,另一個大挑戰就是踏上了學習的列車。
       幼兒園時雖然也有學習,但沒有進度壓力、亦無回家作業。但小學生活,基本的說讀聽寫都是基本功,也有回家作業需要完成,實在讓許多家長焦心不已。
       其實,最小的學習準備,就是和孩子的對話,孩子是否可以專心看著你和你對話?是否可以聽懂你的意思並予以回答?在小學現場經常可以看見許多孩子連專心聽講都沒有辦法,對方還在說話之際,孩子就著急插嘴回答,根本連對方說什麼都還沒聽到,這些狀況都是之後學習的困難和障礙。讓孩子好好的聆聽,可以聽懂意思、接著可以用自己的話詮釋對方意思,最後再思考評估後回答表達自己的意見,並能分辨自己和對方的意思有無相同相異,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很重要的能力。
       因此,這也就是許多教育專家注重親子閱讀的原因。尤其在閱讀中,有大量不同的生活情境、也有許多日常生活中比較難接觸到的語詞,在親子共讀中,就可以很自然而然的開展這些對話,也讓孩子發表意見、開啟思考。
       而親子閱讀,家長也不用太過緊張和壓力,只要把握給空間、給時間、給自由三個重點就好。
       給空間即是讓孩子在家空間裡有書,不管購買或是圖書館借閱,讓孩子時時看見書籍,產生好奇,拿起書籍來閱讀,不一定書籍眾多、汗牛充棟,只有書籍有定時更換,讓孩子有新鮮感、接觸到不同種類的書籍,就已經達成。
       給時間,則是每天或是每週,有固定的時間一起翻開一本書,閱讀時間重點不在長久,而是在固定和持續。固定的時間,讓孩子有心理預備、形成習慣,五分鐘也好、十分鐘也好,固定睡前、回家、飯前……都可以。
       給自由,讓孩子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書。初期繪本也好、漫畫亦可,只要有興趣的書籍,都可以讓孩子接觸,等待一段時間之後,習慣已然養成,之後再漸漸調整。
       最後,用閱讀慢慢加強孩子的專注力,剛開始三分鐘、漸漸五分鐘、慢慢變成十分鐘,讓孩子靜下心,好好進行閱讀、書寫、思考,就在這每天每天的習慣當中,當孩子可以靜下心,學習當然自然而然就可以啟動了。
三、 自律能力:
       剛開始,孩子需要師長的陪伴和指導,但當孩子漸漸成長,過多的指導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。因此,當我們陪伴孩子一段時間之後,就可以觀察時機,嘗試放手幾次看看,看看孩子是否可以獨立自律。可以自己安排回家後的時間、可以安排自己的休閒活動、可以在時間內完成應該做的學習任務、可以自己清洗餐具……
       一開始,一定沒辦法一次達陣,也沒辦法次次盡善盡美,這是自然,但如果家長都不放手,小鷹又怎麼有機會學會飛翔?重要的是,一次次的放手、失敗、調整、陪伴、反思、再嘗試,這個過程才能不斷的形成孩子自律能力,順利自立。
        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有不同挑戰和成長關鍵,希望從良好的生活自理、形成學習能力、自律自立三方面,讓孩子進入小一、進入國小階段,有一個美好的開始,有踏實且快樂的國小生活。
林怡辰 老師
教師、作家